2019年5月29日,第二屆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會在香港金融大會堂舉行。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圍繞生物科技、投資以及香港等話題發表主題演講。
這是港交所第二次舉辦生物科技峰會。2018年第一屆峰會時,彼時香港交易所剛剛宣布了一係列重大改革新政,擬為同股不同權企業以及符合條件的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打開香港IPO的大門。而到如今,已經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選擇到香港發行新股,合計融資金額330億港元。而據李小加透露,還有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經遞交了IPO申請,港交所新政顯然已卓見成效。
事實上,不管是港交所新政的持續發力,還是新近科創板的一係列動作,資本市場敞開大門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類公司麵臨著的絕佳發展機遇。而作為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此時的發言,無疑透露出了諸多重要信息。
以下是李小加在第二屆港交所生物科技峰會上的演講摘要。
尊敬的林鄭月娥特首、史美倫主席、各位嘉賓:
早上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第二屆香港交易所生物科技峰會。今天,在這裏看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濟濟一堂,共同分享生物科技方麵的前沿發展,我特別高興,因為這不但說明了生物科技行業在全球的意義有多麼重大,也從某個側麵說明了我們香港很有希望成為未來的生物科技中心,說明了香港生物科技的生態係統正在慢慢形成。我們今天接下來會有一係列精彩的演講和專題小組討論,待會兒上午我也會主持一個關於新技術如何賦能生物醫療行業的小組討論。我相信,全球生物科技界和金融界最聰明的大腦在這裏一定可以碰撞出精彩的思維火花。
我們今天的峰會有三個關鍵詞:生物科技,投資和香港。這三個詞每個都很重要,但是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就在一年多前,我們推出了香港市場近25年來最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其中包括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一個章節允許尚無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就是這次改革第一次把生物科技、投資和香港這三個關鍵詞聯係在了一起:生物科技企業的發展普遍麵臨研發和審批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巨大挑戰,香港希望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為它們雪中送炭,推動生物科技行業的大發展為全人類造福,也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機遇。
不久前,我們剛剛迎來了上市新規的一歲生日,在這裏,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香港過去一年生物科技上市方麵的好消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一共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來港發行新股,合計融資330億港元,其中包括沒有營業收入的7 家通過新上市章節融資,還有1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經遞交了IPO申請,更多生物科技公司正在準備來港上市。借此機會,我想代表香港交易所向大家道一聲誠摯的感謝,因為有你們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我們才能在短短的一年中取得這樣的成績。
當然,報完了喜咱們也不得不說一說憂。大家都知道,最近隨著中美經貿摩擦的不斷升級,國際政治局勢越來越兩極化,狹隘的民粹主義精神開始在各國抬頭,這些都增加了國際資本市場的悲觀預期和不確定性。相信在座的各位這些天可能都和我一樣,在默默地祈禱中美這兩個大國千萬不要“離婚”,因為我們都知道:合作才能共贏,這兩個大國的“離婚”注定會帶來兩敗俱傷,沒有人能夠從中受益。
這一點在生物科技行業體現得格外淋漓盡致:因為生物科技是一個利用全人類的共性來造福全人類的行業,生物科技不應該有國界,更不應該有政治的標簽。
無論我們來自亞洲、歐洲,還是來自非洲或美洲,我們都擁有同樣的人類祖先、同樣的生理構造。全球生物科技界早就清醒地意識到: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孤芳自賞和互相排斥是愚蠢的,隻有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才能加速發展。
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夠相會於此,也正是因為我們都相信:
生物科技不應該有國界;
投資生物科技有益於為全人類謀福祉,不應該因為政治受到限製;
香港可以為推動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發揮獨特的作用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很快將麵臨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的問題,這也是全球其他許多國家麵臨的共同問題。如何製定醫療政策、如何為醫藥研發提供融資和發展支援對於各個國家的發展來說都變得至關重要。東方之珠的香港,同時深受東西方文化的影響,一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完全有條件成為孕育生物科技創新的搖籃,加快全球生物醫藥的創新,幫助解決人類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
為什麼生物科技不應該有國界?
今天,由於各個國家生物醫藥的監管法規以及融資條件還有很大差異,全球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仍然存在國界之限。但是,我們認為沒有理由繼續維持這種現狀:因為,無論我們的種族是什麼,信仰什麼宗教,無論我們來自哪裏,意識形態有什麼不同,我們對於健康的追求都是一樣的。
作為人類,我們擁有共同的夢想:我們都希望身體健康、孩子茁壯成長,我們都希望患病時能夠得到良好的醫治,我們都希望能夠活得長、活得好。實際上,我們今天已經看到了很多科學上的重大突破,包括基因測序、生物工程、基因療法、精準醫療等領域的進步也許很快就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些夢想的一部分。
以中美兩國在生物科技行業方麵的合作為例,美國在生命科學方麵的基礎研究領先,但是中國擁有龐大的臨床試驗樣本和巨大的醫療市場,兩者優勢互補可以在新藥研發和降低醫療成本方麵取得意想不到的驚喜。
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的藥物審批監管機製在經曆全麵改革後,正在迅速與以美國和歐洲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的監管審批標準和流程接軌,為未來中國的藥物審批與發達市場實現監管互認奠定良好基礎,這將大大加速新藥研發和獲批的步伐。
在生物科技的投融資領域,中美之間合作發展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一些CAR-T抗癌藥、免疫係統疾病藥和很多醫療器械的研發中,都是既有美國的投資,也有中國的投資。
實踐證明,美國技術與中國巨大市場的結合不僅能夠造福中美兩國的人民,更能降低很多創新藥的成本,造福其他各國人民。這樣的好事絕不應該因為貿易戰的到來而突然止步。
為什麼生物科技投資不應該因為政治受限?
與製造業、天然資源或者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的投資相比,生物科技專案的投資在保護就業、能源安全和國家安全方麵通常很少引起人們的顧慮。相反,一旦成功,它所帶來的好處是惠及全人類的。因此,我認為,生物科技行業的投資應該是沒有國界,不受政治因素幹擾的。隻有這樣,資本才能配置到它最應該去的地方發揮作用。毫無疑問,中美雙方在生物科技發展方麵有巨大的優勢互補空間,而資本是連接雙方優勢最有效的方式。
首先,中美兩國都將麵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有預測顯示,到2030年,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從2014年的14%上升到21%,而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從現在的10.6%上升到16.8% ,中美兩國的生物科技投資完全應該攜手合作。
從中美生物科技投資的側重點來看,雙方也存在巨大的互補空間。美國生物科技基金通常偏好投資一些治療常見大病種的藥物,因為美國醫保體製的特點決定了它的財務回報可能比較好。而中國因為人口基數大、市場大,病人數量的眾多可以分攤研發成本,一些治療小病種的藥物研發往往也能取得不錯的經濟回報,這些小病種新藥的研發和問世肯定也會讓美國的投資者和患者獲益。對於美國生物科技公司而言,海外資金的投資不僅可以為其研發提供低成本的融資,還可以帶來拓展海外市場應用的潛力,能夠更快更便宜地向病人提供藥物或治療,何樂而不為?
隨著中國的藥品審批監管體製與美歐等發達市場的接軌,全球投資者能夠從中國的藥監體係獲得充分透明的信息和監管保障。在臨床試驗數據方麵,中國的藥品研發數據與外國研發數據逐漸開始互認,因為我們的生理構造並不會因為地域不同有大的差別,所以很多試驗沒有必要重複進行,大大提升創新藥麵市的速度。
此外,中國的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人口老齡化帶來了巨大的醫療市場,再加上中國的高儲蓄率,可以為生命科技和醫療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供給,為整個行業的長期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什麼是香港?
那麼,香港可以在全球生物科技的發展和創新方麵發揮什麼作用呢?
香港一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最重要的橋梁。無論世界政局如何變化,香港總是以最開放的心態迎接來自東西方的科技交流和資金互動。時至今日,香港的橋梁作用越來越重要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方麵,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和世界走得越來越近了,但是另一方麵,中國經濟體量的巨大和其自身的監管考量決定了中國不可能為了吸引外資完全改變自己的市場結構和監管模式向西方看齊。在這方麵,香港可以扮演好一個連接器、翻譯器的角色,讓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差異可以通過香港進行轉換,實現無縫對接和互動。
尤其是在中美這段30年婚姻麵臨觸礁風險的灰暗時刻,實在更加需要有香港這樣一座橋梁保持雙方最基本的交流互動和互惠合作。
我堅信,香港的橋梁作用在今後會更加重要,但是前提是它必須要同時贏得中國與世界的信任。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一國兩製。一國意味著香港永遠是中國的一部分;兩製意味著香港繼續保持與西方社會接軌的法治、自由市場經濟和開放,這些核心價值不會也不應改變。
隻有堅決擁護“一國”,得到中國的充分信任,香港才能保證實現真正的“兩製”;隻有堅持“兩製”,香港才能保有國際社會的認可和信任,為中國創造巨大的戰略價值。一定要在“一國”和“兩製”之間找到平衡,盡管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了“一國兩製”的保障,香港才能成為一座又寬大又結實的橋梁,連接經貿和資本,連接中國與世界。有了“一國兩製”的保障,香港才能在中美婚姻風雨飄搖的時候仍然屹立不倒,成為促進中美互動的橋梁。中國需要這樣一座橋,美國也需要這樣一座橋,世界也需要這樣一座橋!
今天,我們能夠相聚在這裏,正是因為生物科技搭了一座橋,這座橋連接中美兩國的生物科技界,連接了國際資本與國際生物科技,也連接了中國資本與世界資本。
感謝各位今天光臨香港金融大會堂,與我們一起修建這座香港生物科技投資的大橋。我相信這座橋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活得更好、更健康、更開心!謝謝大家!